您的位置:首页>商业观察网 > 频道 > 互联网 >

前沿资讯!走进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科技攻关助力增储上产 保障能源高质量供应

本报记者 向炎涛


(资料图)

距离海岸线150公里,水深90米,这是中国海油位于中国南海恩平15-1油田群中的海上原油钻采平台恩平15-1平台所在地。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在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通过VR“全景式”体验了恩平15-1平台从钻采原油到提炼原油、运输原油的全过程。

在这片距离深圳海岸100公里至250公里的南海东部海域,42座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星罗棋布,正昼夜不息地开采油气。这里是中国第七大油田、海上第二大油气生产基地——南海东部油田,这里正在开展新一轮油气增储上产战略行动。

科技创新赋能增储上产

据中国海油方面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恩平15-1平台是亚洲甲板面积最大、设备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上原油钻采平台。

近年来,中国海油扎实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深海资源开发装备和技术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实时感知、全面协同、主动管理、整体优化”于一体的智能油气田。作为其中的标志性项目,恩平15-1油田群首期项目于去年12月份正式投产。作为中国首个在新建项目设计阶段就采用智能化方案的油田,它的出现推动了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海陆运营一体化、操作智能化、生产数字化、决策科学化的智能油气田体系初步建成。

记者走进深圳中国海油大厦五楼看到,中国海上首个油田智慧生产指挥中心正在高效运转,巨大的屏幕、实时的画面、滚动的数据,联动着离岸100公里至250公里外的各海上作业设施。海陆远程操控、海上区域控制中心、智能分析识别、FPSO动态监测、业务联动轮番上演。

今年,南海东部海域首个海上平台5G基站开通,中国首台100%自主知识产权海上燃气透平发电机组完成出厂试验,亚洲第三高的深水导管架下水“安家”并创造亚洲海洋工程打桩深度新纪录,1个生产指挥中心、7个操控中心和N个海上区域控制中心所构成的“1+7+N”生产运营中心体系初步建成……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抢抓机遇,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油气资源智能化勘探开发装备和技术研发,为中国海油成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主力军贡献了积极力量。

据介绍,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聚焦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攻关支撑增储上产目标实现和推进水下关键设施国产化进程两个方面,梳理出勘探、开发、生产、钻完井、海洋工程及数字赋能6大类、36个重点技术发展方向、133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南海东部油田上产2000万吨关键技术研究”、“海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等重大项目实施,高效支撑公司增储上产战略目标的实现。

记者了解到,南海东部油田正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共建创新主体,共同打造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3月下旬,万吨级的恩平20-4平台导管架精准下水“安家”,成为海域历年最早完成海上安装的大型装备。5月中旬,该平台的上部组块采用全球领先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海上安装,一举打破中国海上平台动力定位浮托安装的重量新纪录。目前,南海东部油田正高效推进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恩平15-1油田群开发项目、陆惠西油田群联合开发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深圳、珠海、青岛等地约4600人投身新项目陆地建造,3个新油田有望年内实现投产,保障能源稳定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把好新项目节能降碳关

保障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是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油气增储上产规模,密集部署一批新建油气田开发项目,在增储上产的同时,从源头把好新项目节能降碳关。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全面推进油气开发生产绿色转型,新油气田项目均在设计中提前部署伴生气回收利用、电力组网、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节能降碳措施。5月15日,中国海上首口二氧化碳回注井在恩平15-1平台顺利完钻,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投产指日可待。南海东部油田正加快中国海上CCS(二氧化碳回注封存技术)的先行先试,与广东省、壳牌集团、埃克森美孚联合推进广东大亚湾区千万吨级CCS/CCUS集群项目,奋力开拓我国碳封存的新产业和新业态。

中国海油方面向记者介绍,为了最大程度避免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中国海油在恩平15-1油田实施了中国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回注封存(CCS)项目,研制适用于海洋环境的首套超临界大分子压缩机和首套复合材料二氧化碳分子筛脱水橇,实施一口世界级难度的浅层大位移二氧化碳回注井,实现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突破,形成完整的海上一体化CCS技术体系和装备。

“恩平15-1油田CCS项目预计高峰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封存二氧化碳150万吨以上,减排量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或停开近100万辆轿车,该项目有力开拓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的新产业新业态。”中国海油方面表示。

中国海油方面表示,中国海油集团公司发布的“双碳”行动方案明确了2028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上市公司也制定发布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其中包括加快推进CCS/CCUS示范工程。公司开展固碳一体化CCUS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目前正在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

热门资讯